考试起源于唐朝的科举制,后来流传到欧洲并为一些国家所借鉴,它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社会组织,需要培训选拔相应的人才,就需要考试;学校教育,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为教学双方提供理性的改进依据,更需要考试。考试以其对学习成果的显示形式,对学习方向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激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控制器、调节器和加速器的作用。考试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措施;学生在考试的激励下,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可以从中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加强指导。考试的意义毋庸质疑,作为承担着统筹本区教育招生考试工作、负责制订本区招生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的教育事务受理中心招生考试部(奉贤区招生办公室),有必要对现行考试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时,我们需要有选拔性的考试解决一个什么人上学、上什么学校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为保证社会的稳定也需要有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决定学生的取舍。
由此可见,考试作为一种社会竞争选拔人才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客观公正性和不可取代性,同时,它对具体的教学过程的运作进行指挥、引导和约束,是学校人才培养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现象的普遍存在,除了有着其特定的因素如传统文化中“唯有读书高”思想对广大民众的影响、教育供给不能满足庞大的受教育人口的需求、社会用人机制中对学历文凭的重视等方面外,我国在对考试这种教育手段的运用上确实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考试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导,它完全控制了学校教育,也控制家庭教育,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既偏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也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传统的考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由于它过分强调了甄别与选拔,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影响和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评定优劣与选拔,而其教育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常被忽视。在我国的中小学校,教师、学校、教育机关组织考试后,不是对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获得一些有利于教育的各方面进行评估、改进的信息,只是简单地看到分数,并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定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水平,并以此决定学生的取舍。而且,在我国尤其存在着一种极不合理的情况,即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教学的好坏及学校管理的水平,这样势必导致出现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错误现象。
二是各级学校在选拔学生的时候,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只看他在升学考试中的分数,并遵循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而学生在其学习阶段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作、专长等方面的表现不予考虑,也不会考虑他的兴趣爱好、发展潜能、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考试分数上取胜,而忽略了学习之外的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他们学习的动机也不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考试和升学。
三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考试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所以,考试以一些考查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及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内容为主,而这些内容的学习是通过加强记忆和反复训练即可达到高分目的的,所以,也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中的呆读死记、机械训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学生身上天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从而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许多教师并不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理念、基本理论和方法,除考试外,根本不知道用其他什么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同时我国目前也比较缺乏从事考试评价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所以,我国现行的考试无法做到以比较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测量学生的发展现状与潜能。
基于以上情况,现行的考试制度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瓶颈,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成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素质教育要想在我国得以切实施行,在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光是靠推进课程改革是很难使基础教育的现状取得根本改观的。因此,我们在加大力度推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专门的考试机构,培训进行考试评价科学研究的人员,加强教师教育中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培养等,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成功。
同时,在改革考试制度的同时,也需要更新传统的考试观念。传统的考试理念是考试出人才,人才见证于考试;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实践出人才,人才见证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业绩,二者的差异是教育评估中近期评估和远期评估的差异。学校教育工作的近期评估总是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虽然有多项评估指标,但升学考试的指标无疑是最主要的,学校自然以近期评估指标为目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远期评估则要受制于很多社会因素,往往很难量化和操作。正因为这样,传统考试理念才得以顽固地发展,妨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也是目前教育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因此要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但要改革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更为重要的是要转变旧的考试理念。
科学地研究和实施考试,就要将考试与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二者之间相得益彰。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全面清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长期熏陶出来的考试文化,辨析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另一方面,要重视对传统考试理念的批判,清除其消极影响,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